《能效水平2023年版》发布,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精准施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同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以下简称《能效水平2023年版》),统筹强化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引领作用,推动拟建、在建、存量项目分类改造升级。把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的适用范围,从25个重点领域拓展到了36个,新增了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3个纺织行业相关领域。

标准提升 精准降碳

相对于2021年版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指标,《能效水平2023年版》适当提高了部分重点领域的能效指标值,反映了这些行业能效水平跟随行业发展持续改进提升的必然趋势,强化了能效指标的约束和引领作用。《能效水平2023年版》将国民经济行业共分9个大类,20个中类和29个小类,其中与纺织行业相关的是纺织业和化学化纤制造业2个大类,包括棉印染精加工、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印染精加工、人造纤维(纤维素纤维)制造4个小类,具体细化到工艺层面,以确保指标明确、依据清晰、精准施策,避免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

纺织能耗主要由煤炭、天然气、蒸汽和电力消耗组成。用能主要存在能效水平参差不齐、余热利用不足、能量系统有待优化等问题,截至2022年底,我国纺织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2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2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高级工程师张中娟表示,按照《能效水平2023年版》,纺织行业中棉、化纤及混纺机织印染能效标杆水平为28千克标煤/百米、基准水平为36千克标煤/百米;纺织业中针织印染能效标杆水平为1吨标煤/吨、基准水平为1.3吨标煤/吨;化学纤维制造业中粘胶短纤维的能效标杆水平为800千克标煤/吨、基准水平为950千克标煤/吨,全面提升了行业的节能降耗水平,将有效引导现有高耗能生产线进行节能改造提档。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纤维素纤维分会秘书长张子昕介绍,粘胶纤维是全球第二大化纤产品,2022年我国粘胶纤维产量约385万吨。由于粘胶纤维采用溶液纺丝工艺且使用二硫化碳等多种化学品,其产品能耗在主要化纤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多年来一直是行业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能效水平2023年版》充分考察行业当前发展情况,合理设定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指标,方便企业参考对标,将对行业进一步节能降碳起到引领指导作用。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张怀东认为,《能效水平2023年版》首次将纺织行业中的棉印染精加工、化纤织物染整精加工、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印染精加工和粘胶短纤维列入工业重点领域进行能效监管,明确了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既体现了行业标杆的引领作用,又兼顾了行业整体能效情况,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绿色科技 全面节能

《能效水平2023年版》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全方位开展节能降碳工作,为纺织行业节能降碳的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印染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5%,纺织节能降碳成绩明显。但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行业整体能效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能效水平2023年版》的出台,要求纺织行业加强绿色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快绿色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节能降碳的改造升级。

印染行业是产业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也是节能减碳的重点领域。在《能效水平2023年版》新增的4个纺织行业小类中,有3个与印染行业相关。张怀东认为,纺织行业要加快绿色成熟工艺普及与推广。以印染行业为例,加快突破纺织绿色化学品技术、非水介质染色技术、针织物连续平幅染色技术;采用低温前处理、冷轧堆前处理、分散染料碱性染色等节能工艺;推广针织物连续平幅前处理设备、高效节能定形机、染色机等提升能效水平。

随着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纺织行业先进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张中娟认为,实施《能效水平2023年版》,纺织行业要加强绿色前沿技术开发与应用,首先要普及绿色工艺技术,例如,采用大容量粘胶短纤维成套制备技术,提高能效水效,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采用粘胶副产物双极膜制碱技术,实现化学品的闭环使用。其次,推广重大节能装备,例如采用一步提效技术装备,节约粘胶纤维生产副产物元明粉的提取过程能耗;第三,建设智能车间,优化能源系统,例如,采用全流程智能低碳环锭纺纱,实现对能耗的精细化管理,达到节能降碳目的;第四要改造公辅设施,例如,通过热交换等形式充分利用锅炉烟气余热,提高锅炉燃煤效率;推进空调空压等用能单元系统化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公用设施能效;优化生产工艺过程工艺管道设计,实现余热回收再利用。

政策对接 改造升级

《能效水平2023年版》提出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分类实施改造升级,带动纺织全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提升整体能效水平,对于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纺织行业相关领域拟建、在建、存量项目,原则上应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能效水平2023年版》对于部分行业的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取值也与正在修订和实施的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进行了有效衔接。对于纺织业和化学化纤制造业,《能效水平2023年版》给出了当前行业现行文件的参考标准,包括《印染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粘胶纤维》等,体现出政策协同联动的特点,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能效水平2023年版》丰富了纺织行业能效的产业政策,提出的能效指标是行业进行节能管理、节能技改、能源审计、评估审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将引导行业加快推进能效提升改造,坚持“节约优先、集约高效、循环利用”的能源观,进一步提升行业能效水平,夯实行业节能基础。

张中娟还表示,《能效水平2023年版》的实施将在部门间、地区间、行业间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来推动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有效落实。

首先,通过各部门加强组织动员,切实提高工业企业节能意识;其次,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严格执行能效约束性指标管理,督促行业企业主动落实节能法规、标准以及其他节能政策要求,督促能效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落实不到位的给予削减能耗指标、提高能源价格等约束性措施;第三,落实双碳战略与相关产业政策有效衔接,运用政策工具,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金融工具,加大对节能降碳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第四,鼓励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开展专题培训交流活动,加强行业节能技术、节能管理、产业政策、能效标准等沟通,开展能效提升项目合作,推动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到2025年,纺织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要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加快出清,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1-5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仍面临一定压力

2023年1-5月,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通胀韧性与金融脆弱性并存;国内经济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总体呈现平稳恢复的态势,但国内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行、出口受阻等因素使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仍然面临一定压力。

生产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和帘子布产量分别同比下降3.6%和0.9%,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6.7%和40.2%,利润率为2.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分领域看,1-5月非织造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7%和60.8%,利润率为1.3%,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绳、索、缆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12.4%和42.5%,利润率为3.5%,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纺织带、帘子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6.8%和53.2%,利润率为2.5%,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篷、帆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14.2%和24.6%,利润率为5.5%,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过滤、土工用纺织品所在的其他产业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9.8%和18.3%,利润率为5.0%,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当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尚处于修复期,短期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将处于下行通道。

国际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1-5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出口额(海关8位HS编码统计数据)为170亿美元,同比下降10.8%;1-5月行业进口额(海关8位HS编码统计数据)为21.6亿美元,同比下降16.9%。分产品来看,毡布/帐篷、产业用涂层织物和非织造布是行业前三大出口产品,出口额分别为20.4亿美元、19.3亿美元和15.9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0.2%、5.8%和5.1%,其中非织造布的出口量为51万吨,同比增长0.1%;一次性卫生用品(尿裤、卫生巾等)的出口额达到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1%;传统产品中,线绳(缆)带纺织品、革基布、产业用玻纤制品、包装用纺织品的出口额降幅有不同程度的加深,帆布的出口额基本与2022年同期持平;擦拭布(不含湿巾)的出口额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3.3%。

汇集潮流趋势 赋能产业发展 与2023“秋冬新风尚”静态展来一次“漫旅奇遇”

2023“秋冬新风尚”北市场经营户秋冬新品发布会静态展日前在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发布厅举行,北市场分公司通过新颖的形式、创新的模式、时尚的平台,为经营户转型升级赋能。

本次静态展以“漫旅奇遇”为主题,分为雪地探寻、浪漫轻奢、机能未来、乐园梦境、夏日多巴胺五大系列,通过不同风格的成衣、前卫的造型布置,展示了来自绍兴市乾通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近百款羽绒服新品面料,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品牌商、面料商、设计师等前来参观选购。

“和兴纺织”总经理黄铿霖经营梭织面料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今年开始计划开辟新领域,尝试开发功能性面料,特地前来观展。新型的面料、时尚的布展对他启发很大,他说,这个设在轻纺市场的静态展对于面料商来说很方便。

绍兴市乾通纺织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羽绒服面料企业,有着15年服装面料、生产、销售的经验,公司旗下有佳诚纺织、源创国际两家门店,位于中国轻纺城北市场。源创国际定位中高端市场,佳诚纺织定位中端市场,与波司登、爱依服、鸭鸭羽绒服、流氓兔、大嘴猴、三木小町等服装品牌都有合作。公司总经理杨燕表示,本次静态展所有新品面料都量身定制了相应的成衣,通过不同场景布置,实现沉浸式观展体验。“作为传统行业,我们面料企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仅产品独特,更要模式创新,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杨燕说。

中国轻纺城北市场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市场硬件完善、配套齐全,近年来,一直为经营户挖资源、优环境、强对接、谋发展,打造轻纺城“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市场氛围。今年以来,公司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从等商上门为主动出击,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完成线上新品发布会4场,线下对接会3场,同时外出招商调研,赴杭州、上海、福建、广州、湖州长兴等地大型服装企业集聚地区考察,加强与绍兴区域外纺织集聚地企业沟通协作,邀请下游服装生产企业、服装设计师、采购人员等来市场对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会,为我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助力国内大循环。

第五届中国(绍兴)纺织新材料展超10万款面料 同台“赛宝”

7月26日,为期3天的第五届中国(绍兴)纺织新材料展在绍兴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作为纺织上游新材料领域专业型展会,本届展会吸引了“兴发化纤”“吉林化纤”“玛雅”“吉麻良丝”等500余家企业参展,共同打造一场纺织全产业链盛会。区委常委袁笑文参加巡馆。

据悉,本届展会是柯桥国际纺博会系列展之一,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绍兴市商务局、绍兴市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绍兴商会、柯桥区会展业发展中心主办,设新材料、新织造、新设备、新面料四大特色展区。

UV对抗仿生科技面料、高能核物理技术抗菌纤维、回收再制的可持续人造丝……展会上,超10万款科技纤维、创新面料齐亮相,参展商同台“赛宝”,一展蓬勃发展姿态。

展会同期还举行了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组织的2023绍兴国际(RCEP)纺织服装产业论坛系列活动,集全产业链优势,话前瞻议题,联动谱写产业合抱新篇章。

秋冬面料采购正当时 孔雀云展带你解锁毛呢精纺面料

当下,正是秋冬面料的备货旺季,国内各大秋冬面料展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近日,为期3天的中国轻纺城·孔雀云展(毛呢精纺面料专场)圆满落幕。根据数据显示,3日累计访问量超80万次。

据悉,本次孔雀云展由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金柯桥展会承办。展会精选60余家实力展商,分气质毛呢、温暖绒类、时尚羽绒三大展区,近千款高品质绒面料齐聚一堂。

“此次我们带来了兔毛剪花面料,成分是100%兔毛,剪花花型丰富多样,手感柔软舒适,可用做童装和女装面料。”绍兴柯桥熠意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俞家兴说,兔毛剪花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工艺,剪花时需要精细的手工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兔毛剪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图案之后铺陈于服装面料之上,能极大地提高衣物的美观度。

绍兴柯桥区群客纺织有限公司展示了万象呢和凤波斜两款产品,负责人陈海娟表示,从面料材质上来讲,改良后的万象呢在原有仿毛的基础上加入了20%的羊毛,并融入了刺拉一体的全工艺流程,产品的抗起毛起球性和色牢度都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这次云展,已经有不少客户在询盘时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们后期会及时更进。”陈海娟说。

绿色引领 行业大咖多维度畅谈雅赛尔®纤维创新应用

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从材料端引领产业绿色创新正在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源于自然馈赠、具备可再生优势的生物基纤维也因此备受行业热捧。

7月20日,一场以丝丽雅自主研发的轻柔型强力生物基纤维——雅赛尔®为核心的产品开发分享沙龙在上海森马服饰工业园火热展开。面向产业发展与市场消费需求,行业各领域专家从纤维性能、生产技术、应用开发等维度畅谈雅赛尔®纤维的创新应用与推广之路,以产业链协同合作为纺织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有效途径。

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波,副总经理宋伟,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材料创新企划部高级经理胡军等领导和嘉宾,以及来自中国流行面料技术创新联盟企业、中国纺联产品开发基地企业和品牌企业的代表参加了活动。本次沙龙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主持。

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指导,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流行面料技术创新联盟、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组委会主办。

以产业协同共建绿色新生

丝丽雅集团致力于应用领先科技和创新管理推动行业发展,积极参与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体验和消费。胡波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丝丽雅将进一步加强与纱厂、面料开发企业和服装品牌的合作,打造三位一体的战略联盟,实现产业链资源的优质整合,同产业链伙伴达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以雅赛尔®为媒介,将转型升级与合作创新、产业融合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中国纺织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绿色贸易经济体,同时也是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先锋。”李斌红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建设并推进绿色制造生态体系建设,强化纺织行业绿色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是实现绿色引领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天,中国纺织先进生产力与时尚产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通过无缝对接和深度协同,共同为行业带来更多可持续的生态创新理念与创造新发展格局的切实行动。”

绿色纤维赋能可持续时尚

“丝丽雅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力求打造生态绿色可持续供应链,争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宋伟围绕生物基纤维、房地产产业、白酒产业、医疗卫生材料、供应链贸易对丝丽雅集团的发展规模进行了详尽介绍。他指出,丝丽雅集团将持续结合绿色发展理念,推出循环再生雅赛尔®产品,向“三绿制造、循环发展”的产业发展方向升级,即通过打造绿色原料、绿色能源、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战略联盟,同上下游伙伴共享绿色资源与环境。

“绿色消费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更有赖于供给侧的引导。”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创意设计部高级产品经理于婷婷在《新消费场景下的可持续时尚材料应用趋势》中从运动休闲、家居内衣、都市生活三个方向出发,解读了不同场景中服装面料的重点风格以及可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未来,多功能复合化将使纺织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企业将更关注原料、加工过程、消费后处理等方面的可持续,纤维供应商需要以场景化推广实现对产业链价值的牵引。

宜宾丝丽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品牌拓展部负责人陈丽英在《雅赛尔®-轻柔强力生物基纤维》分享中基于产品功能、专业数据和应用领域,介绍了丝丽雅集团的明星产品雅赛尔®纤维以及在其基础上研发的雅赛棉和雅赛尔纱的产品优势。她通过专业数据对比强调了雅赛尔®纤维在天然环保、透气亲肤、染色艳丽等方面的产品特性,并举例阐述了这些特性赋予雅赛尔®纤维在牛仔、家纺、梭织、毛纺、麻纺、无纺布等终端产品上的广阔应用空间。

探索技术创新与纤维多元应用

在《雅赛尔®多元化产品开发应用及创新》分享中,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吕治家以市场调研为依据,提出了雅赛尔®产品开发的三个方向,即针对大货产品进行物理性能的迭代升级、推进雅赛尔®纤维在家纺领域的高支化应用、针对多功能和个性化风格的面料需求进行多元化开发。基于对纤维主要性能指标的分析,他介绍了在纺纱、织布、染整等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以及微纳镶嵌雅赛尔®抑菌/除臭面料、雅赛尔®混纺发热保暖面料、雅赛尔®/生物基锦纶交织面料等差异化产品开发成果。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曹丽霞以《雅赛尔®锦纶交织产品开发及多维度应用》为题,指出了时尚行业向物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她表示,在相同发展理念的支撑下,美欣达与丝丽雅合作共赢,开发出包括复古实用、精致裤装、通勤夹克和简约优雅在内的四款产品。交织开发的创新尝试提升了面料在舒适度、柔软度和垂坠感等方面的优势,在产品设计灵感和制造工艺方面也实现了突破,对带动产业创新力提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兆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一部销售总监庄严围绕针织内衣与外穿T恤两个应用场景,从研发目的、理化指标数据分析、布面效果等横向对比、色相采集等方面对兆天内衣研究所与雅赛尔®的联研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未来双方还将从纯纺产品与腈纶雅赛尔®混纺产品两方面出发,促进雅赛尔®纤维在家居领域的应用。同时在营销方面,以反向远红外、亲肤、保暖为产品卖点,推动兆天内衣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秋冬季保暖面料Smart Thermo Max®与雅赛尔®纤维的双向赋能。

在《雅赛尔®纤维在牛仔产品开发应用中的技术探讨》中,高青如意纺织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部长韩涛以“如意牛仔”品牌为例,将品牌发展与雅赛尔®纤维应用结合,阐述了品牌产业构成、产能设备、市场区域等基本情况,明确了雅赛尔®纤维兼具材料环保、纤维特性、染色性能和尺寸稳定的多重优势。围绕技术发展,他提出了雅赛尔®纤维在服装加工、混纺比例、染色工艺、紧度弹度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阐明了雅赛尔®纤维在环保性、舒适性、稳定性和多样性上的发展前景。

“随着各种穿衣场景被不断打破,不同功能面料进一步拼搭,服装正在以越来越模糊的边界感,让人感到放松、和谐和舒适。”上海植璟服装设计有限公司主理人Ivy Hu在《丝丽雅服装设计方案》的分享中提出要从拓宽丝丽雅服装品类与面料使用维度两方面体现时尚“无边界”的内涵。围绕轻盈居家、色彩运动、时髦正装、舒适休闲、优雅牛仔五个主题,她从手工艺应用、面料色彩拼接、褶皱设计、功能性面料应用、随性牛仔风格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服装的创意灵感和设计方向。

在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丝丽雅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通从纤维原料到终端成品的全产业链,以更加领先的创新技术、更为优惠的产品价格、更利环保的天然材料为下游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选择。在交流环节,多位纺织行业同仁围绕与丝丽雅的合作历程、雅赛尔®纤维的技术突破、面料功能升级、品牌差异化开发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在现场特别设置的雅赛尔®产品静态展示区中,汇集了丝丽雅集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的面料和成衣产品,覆盖了时装、商务、针织、家居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凸显了雅赛尔®纤维的差异化开发优势,为推动行业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减碳、零碳愿景带来了多元化的创新方案。

欧盟化学品管理新风向或将影响下半年纺织业出口

欧盟纺织全链条再严苛化学品使用,截至上半年,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重点关注和管理的有毒化学品清单已进行两次更新,或将影响下半年的纺织品欧盟市场出口。快跟海恩斯坦一起来看看欧盟有哪些动向吧~

纺织出口需关注欧盟化学品管理新风向

《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要求,到2030年,生产商必须使得投放到欧盟市场的纺织品不含有害化学物质,若所用化学物质落入REACH监管范围内,纺织品生产及进口商需要就该化学物质列入清单之日起六个月内,通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进行注册、申请许可或作为受限制物质进行使用。

1月 高度关注物质新增九种化学品

2023年1月17日,ECHA将四溴双酚A、双酚S、偏硼酸钡、三聚氰胺等九种具有生殖毒性或致癌性的化学品添加到高度关注物质(SVHC)名单中,若未来它们被列入REACH授权清单,只有欧盟委员会授权,企业才可继续使用。

4月 REACH授权清单或新增八种化学品

2023年4月12日,ECHA建议将铅、乙二胺、戊二醛和硼酸钠等八种物质加入REACH授权清单,此举可能会推动行业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品;若建议通过,企业需欧盟委员会授权,才可继续使用涉及物质。

6月 SVHC候选清单新增两种化学品

2023年6月14日,ECHA公布将两项物质:4,4-二氯二苯砜、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纳入第29批SVHC清单中。截至目前,高度关注物质SVHC清单共235项。

此外,如果产品包含浓度超过0.1%(按重量计算)的候选清单物质,该物质供应商无论是单独供应还是以混合物形式供应,都必须向客户和消费者提供安全数据信息。

出口纺织服装业如何应对 ?

上述政策调整中有多类化学品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工业生产及制造,如可应用于纺织印染加工的双酚S、用作织物涂层中的三聚氰胺、可用在纺织阻燃剂的四溴双酚A等化学品。

为确保纺织品或零配件符合出口标准并成功进入欧盟市场,企业需要了解所使用化学试剂的成分,同时明确其最终产品中是否含有高度受关注化学物质,以及该物质在每件产品中的含量和重量比重。对此,纺织企业可从化学品输入阶段就予以管控,可减轻整个供应链的负担。

如存在不能使用的受限制物质,企业应寻找符合限制条件的替代物质。如存在高度受关注物质,应向上游染化料生产企业了解其在欧盟的许可情况,并优先使用拟申请许可的染化料产品,以简化许可程序。

国际生态化学品认证紧跟欧盟市场法规步伐

OEKO-TEX ECO PASSPORT是针对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染料和助剂进行的认证,可为纺织化学品制造商提供可信赖的合规性解决方案。为应对不断收紧的化学品使用,ECO PASSPORT生态化学品认证立足并领先于包含欧盟等市场的多项化学品法规标准,符合ZDHC MRSL、REACH SVHC和GoBlu/BHive的要求,并且每年都会根据最新法规对标准进行更新。

伴随着欧盟REACH法规SVHC候选清单的更新,OEKO-TEX快速进行了响应——对2023年新规进行了第2版更新,在ECO PASSPORT认证中新增了其中所包含的五项物质:

1、三聚氰胺,CAS号:108-78-1

2、偏硼酸钡,CAS号:13701-59-2

3、双酚S,CAS号:80-09-1

4、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CAS号:37853-59-1

5、四溴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含任何单个异构体和/或其混合物),CAS号:多种

并且第28批SVHC清单里的四溴双酚A和全氟庚酸及其盐类化学物质早已列入OEKO-TEX ECO PASSPORT认证的检测标准中,可见该认证能作为安全和可持续化学品的可信认证,帮助纺织企业的产品及时满足欧盟法规的最新要求。

海恩斯坦作为OEKO-TEX ECO PASSPORT的官方发证机构以及ZDHC的贡献者,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 ZDHC 计划,为纺织化学品制造商、复配商、经销商和贸易商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实现安全、绿色和可持续的化学品管理,使产品符合法规要求和行业倡议,顺应市场趋势。

6月我国毛纺出口增速放缓,下半年出口压力加大

2023年6月,毛纺原料及制品出口增速有所放缓。1~6月,毛纺原料及制品出口总额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增速较一季度下滑3个百分点。

毛纺初加工及主要纺织产品出口量环比呈现下滑,6月份,羊毛条出口量环比下滑11.5%,毛纱线出口量环比下滑25.6%,毛织物出口量环比下滑18.9%;毛纺成品出口环比呈现增长,6月份,毛针织服装出口量环比增长88.4%,毛梭织服装出口量增长25.6%。

从出口目的地的来看,东盟跃升为毛纺原料与制品最大的出口额目的地,占比17.6%,对美国出口占比份额同比减少了1.4个百分点。

1~6月,毛纺原料与制品进口额19.7亿美元,同比下滑5.9%。其中,羊毛进口总额11.2亿美元,同比下滑2.7%,进口量15.2万吨,同比增长9.1%。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羊毛进口保持增长,增速分别为10.2%、2.8%及43.8%。

广东汕头: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这样炼成

近日在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国际纺织城开工建设,来自浙江义乌和柯桥、福建长乐、广州中大(轻纺城)、佛山盐布等全国多个纺织产业集群的企业纷纷“组队”预订厂房及店面入驻。以此为契机,汕头正加速推进纺织服装“四大工程”建设,向着世界级纺织服装优质制造基地阔步迈进。

在汕头,“一件衣服”串起千家万户的生活,汇聚成汕头首个产值超千亿元、企业超过7000家的庞大产业集群。“今年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很火爆!”汕头市广盛制衣洗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汉楚说,“三四月份订单量暴涨,许多货车在厂房门口进不来。”

“汕头是创新发展的热土,集聚了潮阳、潮南、澄海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全行业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建设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具有良好基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说。

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中国内衣家居服之都”,2022年以来,汕头新落地10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20亿元。今年前5个月,汕头纺织服装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到791家,增长5.5%,规上工业产值534亿元,增长9.1%。汕头市正加快朝着建设超20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目标前行。

然而,产业链不够健全、集约化发展程度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在广东坚达聚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条纱线经多道生产工序,变为高弹力的锦纶纱线。该公司副总经理陈瑞鹏介绍,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的壮大,作为产业上游的纱线需求量日益高涨,而目前汕头纱线生产企业还比较少。

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秘书长余少芬告诉记者,汕头纺织服装的产业链完整,供应链体系强大,但产业链上下游“两头”却较为薄弱。同时,纺织服装企业分散在各个县区。如何完善产业链条,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是关键。

为集聚产业力量,汕头提出建设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纺织工业园区、展会展览中心、纺织服装产业总部大厦“四大工程”,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朝着集群化、高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此次开工的汕头国际纺织城计划总投资305亿元,将建设两大工程纺织工业园和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打造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展销、智慧物流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和产业链枢纽。余少芬说,该项目为产业解决产销无法贯通、产业未能集聚集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方案。动工当日,多个产业上游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为产业发展补齐短板。其中,广东荣昌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绿色智能纺织印染建设项目开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约30亿元。“我们之前的原材料主要依靠采购,如果自己印染,除了产品交期和质量可以自己把控,生产成本预计还会降低5%到10%。”该公司副总经理吴朝灶说。汕头市工信局副局长郭鹏程表示,以前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原料供应能力较弱,相关部门着重引入补链强链企业,推动荣昌纺织、天浩锦纶等重点项目加快投产,强化锦纶等原材料供应能力。

对纺织服装产业链条的下游来说,销售、设计、研发是重点。汕头针对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强的状况,着力推动产业向创新化、高端化升级。今年,汕头成立了全球纺织服装品牌设计师孵化中心,增进行业产品设计开发的协同交流与能力提升。建设中的纺织服装产业总部大厦,也将集合品牌会客厅、直播基地、电商平台办事处、中国十大设计师工作室、纺织大学教学点于一体,推动产业的研发创新和销售。

汕头纺织服装产业的壮大,背后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聚合发展信心。今年,广东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汕头作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核心区之一做大做强。今年3月,汕头发布《汕头纺织服装产业十条》,以真金白银助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新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汕头市圣达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坚伟说,近几年公司不断向产业上游延伸,很快将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功能性锦纶高分子新材料项目。

“全市自上而下打造产业发展沃土,编织出美好产业图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了信心。”广东洪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郭璇风告诉记者,乘着政策东风,公司正在规划建设内衣家居服物流云仓、选品中心,打造智能生产线与电商直播基地,助力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石狮纺织服装产业加“数”转型

日前,泉州市举办第二季度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考察和主题演讲,增强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推动降本提质增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上,石狮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邱春旭以“产业数字化赋能,打造搬不走的产业生态圈”为主题,就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经验进行分享。

石狮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已形成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集聚8000多家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16万人。其中,印染产能达45亿米/年,占全国布类染整产量6%左右、服装面料染整占全国产量10%左右;鞋服配饰、辅料配件产量占全国50%以上;电商竞争力排名全国县域第3位,规上纺织服装企业电商普及率达90%以上。2023年4月,中国服装协会授予石狮市“中国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称号,石狮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此,石狮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出台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在本市落户运营且面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投资额达300万元以上且服务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按平台投资额的10%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标杆,每年组织专家从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网络化协同等方面评选不超过5个标杆示范项目,每个项目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

为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全面数字化,石狮积极对接引进云应用服务商资源,引领支持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工业设备服务等关键环节,部署应用低成本、模块化的云化软件和系统,推动ERP、CRM、MES、PLM等信息化系统以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在工厂的集成应用,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在全省率先推出“智慧石狮工信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市、镇(街道)、园区、企业上下联动,各市直(要素)部门左右协同的“1234N”工业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与华侨大学合作共建综合性服务平台——石狮华大数字经济研究院,助力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升级,形成新业态驱动、大数据支撑、信息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贸易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政策引领,精准发力的同时,石狮还加快服装智能制造园、锦尚智能制造园区建设步伐,全面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服装数字化工业标准园区。截至目前,石狮服装智能制造园旧园区标准厂房13.5万平方米已全部投用,落地烈酒服饰、传洋服饰、一笔成服饰等15家优质服装企业;新园区落地圆通速递福建总部项目、产投集团标准厂房及仓储研发销售中心、国投狮城领秀项目等4个项目,总投资50.6亿元;另有36家企业意向入驻国企正在开发建设的厂房以及仓储研发中心。

数字化转型不仅让企业的工作流程更加高效敏捷,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如华宝集团通过建设智能化生产系统,有效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污染较大,人工劳动强度大,人为失误率较高等一系列问题。改造后可准确及时反馈生产进度信息,对车间染化料的耗用进行严格控制,并详细记录每一笔染化料的具体耗用情况,避免生产浪费现象,生产效率从85%提高至95%,产品不良率同比减少40%。

再如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信泰5G智慧工厂”项目,在产能、质量、工艺、计划和成本五个方面实现了智能化管理。据了解,该项目利用移动5G网络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融合优势,实现了信泰在全设备数据5G生产可视化场景的应用。统计数据显示,“信泰5G智慧工厂”项目落地后,该公司模具维修成本下降30%;设备运转率提升20%,单位成本下降10%至20%,生产效率提高10%,产品不良率下降10%,运营成本降低6%。